一張照片,一段歷史。
晚清時期,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國家積弱。當時有很多外國攝影師,他們用鏡頭記錄了大量晚清百姓和官宦人家的生活狀態。 約翰·湯姆森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他于1869年在香港皇后大道開設了一間攝影室,專門拍攝人像。他也到處游歷,拍下了不少底層人民的生活照。
晚清的這些外國攝影師拍下的照片,雖然有些照片也為擺拍,不管出于什麼目的,但有的照片確實成為我們了解過去生活面貌的窗口。今天歷史鏡像館繼續帶你們看看一些上色的晚清老照片。
這張在相館中拍攝的老照片中,兩個女子對著鏡頭擺動作,一個女子將腿放在了另一個女子的腿上,這在當時是很出格的動作。
兩個女子都裹著小腳。裹足這個陋習我們寫過很多次,在民間,很多女孩子到了四五歲的年紀,就要用布來將雙腳用力纏緊,限制雙腳生長,甚至變形以達到尺寸變小的目的。女子是否能纏個好看的小腳,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其能否嫁個好人家。
這是晚清時期一個旗人乳母在哄懷里的孩子入睡。
乳母是一種專門為別人哺乳、帶育嬰兒的行當。古代的富裕人家或王公貴族,家中初生的孩兒大多由乳母喂養長大,有的與乳母的感情比和生母還親。
宣統皇帝溥儀入宮繼承大統時,還是個三歲的小孩子,就帶了自己的乳母隨同。溥儀叫她嬤嬤,與她感情十分深厚,在皇宮陌生的地方,嬤嬤是他惟一的親人。在后來被俘虜的日子里,他還將自己被趕出宮的乳母找回來,并給她好吃好住養著。
這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
李連英,原名李進喜。連英二字是慈禧太后親賜的,后世一般稱蓮英。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清朝咸豐五年凈身為太監,第二年入宮。
李蓮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后器重,何以見得呢?光緒二十年(1894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
要知道,皇家祖制有規定:「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也就是說慈禧太后這是違背了祖制去給李蓮英賞賜的,這對于一個太監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了。所以,清晚期,有很多朝中大臣不能接受一個宦官能有如此權勢,彈劾者不少。
這是晚清吸食鴉片的男子。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不斷向中國走私大量鴉片。一方面能借鴉片的暴利牟取大量錢財,一方面鴉片使中國的很多青壯年也淪陷墮落,嚴重破壞了國家生產力,使得經濟衰退,國力日漸衰弱。
這張照片中的男子吸食鴉片時還帶著一個孩子。
這是晚清時期在街上靠著縫補過活的老人。晚清時期,很多上了年紀的婦女已經沒有下田勞作的能力,為了貼補家用,就會走街串巷去攬針線活,給別人縫補衣服賺錢。
這是晚清一家普通百姓正在吃飯的老照片,一家幾口人,桌上沒有什麼菜。
這張老照片是1869年 約翰·湯姆森在總理衙門拍攝的晚清官員,上色之后的人物更加真實。從左至右:沈桂芬、董恂、毛昶熙。
沈桂芬是晚清洋務運動在中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董恂是道光進士,他是四朝元老,先后事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官至戶部尚書。他曾經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全權大臣,與比利時、英國、俄國、美國等國簽訂通商條約。毛昶熙也是道光進士,先后調吏部、戶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書,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