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視頻
旧时光
    
香港五大外籍富豪之施懷雅:富了兩百年
2022/12/01

香港五大外籍富商家族

香港在過去一個世紀,

不但是華人發跡的天堂,

亦是洋人創富的寶地。

香港開埠至今一百八十多年,華洋共處,許多外籍人士在香港致富、發達,這之中綿延百年的外籍望族也不在少數。作者接下來會陸續寫5篇該系列文章,給各位詳盡地介紹下目前香港最富有的五個外籍望族。

本文將是第一篇,介紹的是來自英國利物浦的 施懷雅(Swire)家族。

(事先提醒:本文5000字)

英國施懷雅家族

施懷雅家族,非但是香港最古老的外籍望族,亦是世界上最具悠久歷史的富商家族之一,這個家族發跡于1816年,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且始終保持長盛不衰,目前家族傳承至第六代。

約翰.施懷雅(1793-1847)

1816年,年輕的 約翰·施懷雅先生在英國利物浦開設進出口業務致富,他便是如今太古集團掌舵人施納貝、施銘倫、施維新的先祖。當年的約翰·施懷雅一定沒有想到,子孫后代會把他在利物浦創立的那家進出口公司發展為遠東最大的跨國財團之一。

施懷雅家族的公司名稱正是以他們的姓氏命名,全稱是 「約翰·施懷雅父子有限公司」(John Swire & Sons)。1847年約翰·施懷雅去世后,他的兩名兒子森姆爾·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 1825-1898)及威廉·施懷雅(William Hudson Swire, 1830-1884)子承父業,接手了公司生意。

第二代 森姆爾·施懷雅和威廉·施懷雅

這之中,約翰·施懷雅的長子 森姆爾·施懷雅遠赴澳洲墨爾本開設分公司,從事鐵絲網、水泥、橄欖油到健力士啤酒等的進口業務,初時生意還算紅火,不過好景不長,最終他于1858年返回利物浦。

1850年的利物浦

結束澳洲業務后,從美國南部各州進口原棉的業務成了施懷雅家族的支柱生意,但沒想到的是,1861年4月美國爆發南北戰爭,于是該業務也只能被迫中斷,施懷雅家族急需尋找新的掙錢生意。

而那時,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不久,他們便將目光放到了東亞的大清。

施懷雅家族公司的亞太分支名叫「Swire Pacific」,中文名為「香港太古有限公司」,之所以翻譯為「太古」,便是因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

太古洋行 旗幟

不過將「Swire」翻譯作「太古」一說,在民國年代,民間也有另一個傳聞中的版本。

話說,約翰·施懷雅的兒子 森姆爾·施懷雅在1866年12月3號于當時大清帝國的上海成立分公司,為了便于在大清開展生意,所以便打算起一個漢語名字。恰逢1866年的農歷新年期間,他乘船經過一個村莊,發現村里幾乎每戶村民的門前都掛了寫著「大吉」兩個字的揮春,因此他認定「大吉」必然是漢語中一個絕好的字眼。不過,由于他的紕漏,誤將「大吉」寫為「太古」,于是Swire的中文名字就變成太古了,從此在遠東叱咤一百多年的「太古洋行」便誕生了。

1866年 上海太古開業時的報章啟事

前文已提及,19世紀60年代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不久,太古洋行作為英資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很快在大清開展起了眾多生意。

從茶葉及絲綢貿易,以及從英國進口棉花及羊毛匹頭,此外太古還擔任多家英國公司的遠東代理,包括主要的保險及船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 藍煙卥輪船公司(Blue Funnel Line),太古擔任該公司的遠東經理人超過一百二十年。

太古輪船公司

施懷雅的太古船運業務在19世紀末發展至鼎盛,當時的太古輪船公司已成為長江流域規模最大的船運企業,大清為了防止以太古為首的洋行壟斷國內內河航運業,李鴻章令盛宣懷成立了 招商局輪船公司,以抗衡這些外國洋行。

在遠東的航運業大展拳腳之后,太古洋行又開啟了金融業務,1882年太古洋行在汕頭開設辦事處,發行的「太古莊」銀票于同年進入市場流通, 「太古銀票」也成了晚清家喻戶曉的記憶。

太古銀票

1880年,太古洋行在 日本橫濱開設分公司,并很快在日本取得市場優勢。

1882年,因為太古輪船公司從爪哇、菲律賓進口原蔗糖的貿易生意日益增長,加上有中國和日本兩個現成的市場,促使太古洋行在港島鰂魚涌臨海區購入大片土地,成立 太古糖業有限公司

1880年 太古日本辦事處

位于港島的太古煉糖廠的興建工程不久便展開,并于兩年后的1884年投入運作,成為當時全球規模最大和最先進的廠房之一。

一百多年后的現在,超市貨架上都擺有「太古方糖」,是喝咖啡的必備,太古煉糖有著將近140年的歷史。

1883年 興建中的太古煉糖廠

當年 華人世界無人不知的太古糖

1900年,太古輪船公司和作為總代理的藍煙囪輪船公司已經是東亞航運業霸主,迫切需要與龐大船隊規模相匹配的「修船設施與服務」。

于是, 1907年,太古洋行于香港興建太古船塢。建造太古船塢需要移去一整座大山,包括將一百六十萬立方碼的花崗巖山坡夷為平地,取其巖石填滿二十英畝的鰂魚涌港,成就合共逾五十二英畝的平地和逾半英里的深水泊位,這在一百多年前的1907年,可是一個驚世的浩瀚工程,太古也因此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及最進取的雇主之一。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清末舊影:愛吃醬豬蹄的瑾妃,騎矮馬的武將,五歲的溥儀席地而坐
2023/03/15
1999年在騎車出行的雙胞胎姐妹,當時她們的打扮非常潮,如今23年過去了,她們依舊走在潮流前線,而且還沒有留下歲月的痕跡。
2022/11/25
老照片:穿布靴的清兵,駝背的皇后,京城街頭一幕令人憤怒!
2023/03/17
清朝晚期的青樓頭牌有多美?竟讓皇族也瘋狂...
2023/01/12
清末照片:清代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肅王善耆
2023/03/17
時間會證明一個東西是否經久耐用,一個人,是否歷久彌新
2022/12/28
罕見老照片:通房小妾雙手叉腰,李蓮英一臉膿包,新娘扭扭捏捏
2023/03/17
被爸媽年輕時的顏值驚艷到了,我爸媽也太郎才女貌了
2022/12/26
老照片:旗人女子手持書卷藏秀氣,隆裕太后在御花園氣色不佳
2023/03/16
1902年清朝舊影,慈禧太后面露兇光,李鴻章靈柩遷往老家陣勢浩大
2023/01/07
圖集
文章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