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歷史從不是虛構的,今日精選一組大清民國時期的黑白相片,講述當時的生活和生活。
被囚禁在籠子里的滿族人,雙手插在袖子里,眼中滿是絕望。籠子上有上海縣正堂衙門的印章,并以鐵枷示人。他的腳底有一塊木板,如果被他一腳踢開,立刻就會沒命。
這對父子,一路逃亡,總讓人覺得有些可憐。小孩子們在爸爸的背簍中,可憐兮兮地看著攝像機。晚清社會困苦,許多人為了生計而流落街頭。事實上,每年的饑荒,都是一樣的。
四川的茶馬古道上,一位挑夫載著茶葉。每一塊都有十幾公斤的重量,可想而知有多難。長途跋涉,嚴寒酷暑,多少人為了幾個銅板就累趴下了。
一張清朝官員的合照,一位身穿補丁的夫人端坐在那里,威風凜凜,受到了朝廷的賞識。她的丈夫是個滿臉橫肉的軍官。他們的家族很大方,用的是獸皮,畫的是野獸。
兩名旗人貴婦,雍容華貴。身為一名旗女,她不需要纏足,也不會像現在這般,被綁在腿上的疼痛。她頭上插著一只巨大的翅膀,腳上穿著一雙花盆底的鞋子,手里拿著一把扇子,看起來很是愜意。
很少看到慈禧太后在外游歷時露出笑容。慈禧的兩個太監站在他的面前,李蓮英和四格格則站在他的身后。慈禧在晚年有許多正面的身體照,但只有少數的光緒留下。
1903年,山東總督周馥和威海衛行政長官洛克哈特等在威海衛被英國強迫租借。一群大清臣子,將洋爺團團圍住,唯唯諾諾,唯唯諾諾。一年前,愛德華七世登基,威海衛的官員們送來了錦旗,磕頭如搗蒜,這是一種恥辱。
地主們在自己的祠堂里祭奠祖先,祖先的祖先們一字排開,墻壁上懸掛著祖訓。在這里,有一座雕龍彩鳳的祠堂,看起來很是威嚴。而那些貧民,則是在墓碑前拜祭。
一輛驢車從正門開出來,在「甲午戰爭」中幾乎被燒毀。墻壁剝落,沒有錢維修,到處都是荒草,顯示著歲月的流逝。
1905后的女子學校。封建社會,向來以男子為尊,「女子不能為德」。豪門大族,金屋藏嬌,過著與世隔絕的舒適生活。直到晚清新政以后,西學才開始興起,而女學的出現也使整個社會的風氣發生了變化。
這是一幅專業的草莓種植現場,農民們正在細心地照料著。旁邊是一家草莓種植園的主人,這樣的盆栽在當時可不多見。
富家公子正和自己的愛子玩耍,懷里的女人正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他的兒子是嫡系,自然得主子寵愛,未來也會成為家族的接班人。另外兩個女人都是他的侍妾,年紀雖小,姿色也不錯,可若是沒有孩子,那也是枉然。小妾一副吃醋的樣子。可庶出的嫡子又不能繼承家業,心中難免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