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廈門女子梳妝照。
過去的幾千年中婦女一直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家庭各個方面都備受歧視與壓迫。
女性成為男權社會的附庸,她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下來。經濟不獨立,必然喪失獨立的人格,也談不上權利的賦予。
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廣大女性參與到產業革命中,成為產業工人,女性成為家庭經濟重要支柱。
特別是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先進女性沖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束縛,走向社會,擁有與男子同等抗衡的社會力量。
1791年9月,奧蘭普·德古熱發表了《女權宣言》,它是法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份婦女權利的宣言,標志著女權思想的誕生。
1914年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對一戰的示威游行。
1917年3月8日,俄羅斯婦女舉行總罷工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200萬俄羅斯婦女,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成立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德蘭)
1904年,北京慕貞女校的教室內。
漢中,富貴人家的千斤小姐(中)與女仆。南懷謙/攝,大約拍攝于1904-1914年之間。
中間的女子是富貴人家的千斤小姐卻裹著小腳,等于是一個殘廢人。而窮人家出生的女仆卻是大腳,沒有裹腳,成為健康的人。
兩相對比非常富有諷刺意味,條件好的女子不愁吃不愁穿,卻是深受封建禮教毒害,成為一個不僅身體殘障而且精神也殘障的人。
小姐與女仆究竟誰過的幸福,還真不一定。
1915年,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在這里讀書的宋氏三姐妹。宋靄齡(前)、宋美齡(右)、宋慶齡(左),宋美齡時年18歲。
日后這三姊妹成為民國最有權勢的姐妹,在當時沒有那位女性能有她們混的好的了。
1916年,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2歲的林徽因(右一)與表姐妹們身穿校服的合影。
我認為這是民初,最有精神氣質的女性照片,不僅只有林徽因,四位女孩真的都很美。
1920年,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鄧穎超(左二)和她的同學們。
這時的鄧穎超才16歲,看起來還是個懵懂的清秀少女。不過,在她15歲時就參加了1919年五四運動,參與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
1923年,上海,醫院女護士合影。
這是那個時代護士的服裝,不像現在護士穿的白大褂。
她們的護士帽像修女的包頭巾,因為那時的醫院一般都是教會辦的,護士的服飾受修女服影響很大。
1930年,山西,纏足女孩。
大清朝都完蛋19年了,還是有很多女孩在自覺的裹小腳。封建王朝是不在了,但是封建思想遺毒仍舊根深蒂固。
1934年,廣州汕頭淑德女校的第一屆畢業生,她們是1873年入學,拍這張合影照時他們已經60多歲了。
中國的女權運動是從辦女子學校與不纏足開始。
而女學的興辦、女子教育權的獲得,是女權運動得以開展并取得成果的首要因素。
淑德女校是由來華傳教士創辦,進入學校讀書的女孩子基本上是窮苦平民的孩子,女學沒能影響中國上流社會。
1907年3月8日,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規定了凡女子學堂學生,一律不許纏足。
女子學校的創辦培養了中國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女性,成為近代中國婦女解放的先聲。同時,也是對沿襲了數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的挑戰。
1934年,北京,張包鋪前四位女師傅。這四位女師傅挺漂亮挺有氣質,手藝我想一定不錯。
1935年,抽鴉片的兩女子。
醉生夢死也許就是這個感覺,這個樣。生活過成這個樣,其實也就沒啥意思了。
1938年,美國紐約,當地華僑組織了龐大的支持抗戰游行募捐活動。
抗戰時期,中國女性以她們所能的方式積極支持抗戰,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與犧牲。
1940年代,上海,穿旗袍的姑娘。
上海姑娘總是領先當時中國的時尚潮流,道理很簡單,上海是中國的東方巴黎。
1941年初,河北阜平縣沙河畔,八路軍女戰士在大生產中積肥。沙飛/攝。
看她們年齡也就在十八九歲左右,正處豆蔻年華的年紀,這個積肥其實就是在撿糞。
你十八九歲在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