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視頻
旧时光
    
百年前,一位法國人拍下了清朝的真實生活,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2023/01/14

之前隨著清宮劇的熱播,很多人對清朝蒙上了一層特殊的濾鏡 ,希望自己哪天也能來個穿越,成為身著錦衣華服的「娘娘」,和皇帝或王爺來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

其實這些都是虛假的表象, 清朝可以說是歷史上規矩最多的朝代,對人的限制不僅提現在生活中,更體現在思想上。

而清朝的審美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如果妳真的來到了清朝,那麼按照當時的流行趨勢,妳很可能打扮得像一個死板的「僵尸」。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在清朝末年,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已經被發明了出來 ,因此清朝這個神秘的朝代也留下了得以讓我們窺探的縫隙。

如今清朝的老照片大多來自一個法國人 ,那麼他鏡頭下的那個時代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這個叫做阿爾伯特·卡恩的人來自法國,擁有猶太血統。

在早年憑借著自己的商業頭腦,在當地創辦了工廠,為自己積累了不少的財產。

而在遙遠的東方, 清朝在百年以前就因為「閉關鎖國」政策而塵封的國門被列強的炮火轟開, 一個歐洲人從來沒見過的世界就這樣展現在他們的眼前。

很多擁有頭腦的人意識到這片東方土地上的巨大商機,便不遠萬里來到異國開發市場。

而阿爾伯特·卡恩也想在中國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商業版圖,所以在清朝末年便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而阿爾伯特本人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攝影 。中國這個從風俗到文化皆與西方不同的國家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素材庫」。

于是阿爾伯特在中國的這些年便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也為如今的我們研究那個百年前的朝代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如果妳喜歡看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 那麼千萬不要被屏幕中的光華所蒙蔽 ,如果妳看見了阿爾伯特照片中的清朝,一定會就此對清朝大失所望。

阿爾伯特因為外國人的身份,得以流轉于民間和官邸 ,這也讓他的照片充分反應了那個時代的階級差異。

首先, 阿爾伯特的照片以民間百姓為主 ,有農村的景象,也有市井的場景。

市井雖然處于比較發達的城鎮, 但是里面的人們依然衣衫襤褸,面容黝黑,而且因為清朝「剃發易服」的政策,每個中國男人的腦后都留著一條長長的辮子。

這條辮子和電視劇中只剃光前面頭髮的「陰陽頭」不同, 大部分的清朝人都是把腦袋的頭髮全部剃光,只在腦后留下一條又細又長的辮子。

原來,歷史上的清朝髮型就是這樣,所謂的「陰陽頭」其實是電視劇為了美觀起見的改良版本。

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洲人, 滿洲是一個原始的漁獵民族 ,因為北方長年布滿風霜,而他們的生產力也比較落后, 沒有條件洗澡

為了不生虱子, 滿洲人就會剃光所有的頭髮,只在腦后留下銅錢大小面積的頭髮 ,再扎成小辮子,稱為「 金錢鼠尾 」。

而隨著他們入關后取得了對中原的統治,便把這種髮型強制推行開來。

不過隨著后續的「漢化」,滿洲人的頭髮涵蓋面積也逐漸擴大了一點,辮子也更粗了一點,就像蛇的尾巴, 但是這也和清宮劇里的髮型有很大的出入

而市井中的人尚可有破爛衣物蔽體, 那些生活在鄉村中的農民相比之下更加凄慘

清朝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 ,農民的整年耕耘充實了清朝的國庫,但是這些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民卻十分貧困。

他們居住的是用茅草或磚石堆砌而成的破屋子,身上穿得是勉強遮住隱私的破衣服, 每個人不論男女都神色麻木,仿佛對這窮苦的生活已經習慣。

而與之相對的就是那些錦衣玉食的旗人,因為祖上的功勞,他們生來就能夠享受官府的俸祿。

旗人男性大多穿著厚實的棉衣,或者用綾羅制成的褂子;而旗人女性則和漢人女性的打扮有很大區別。

這是因為清朝初期在推行「剃發易服」時遭到了強烈的抵制,因此清朝統治者便下令「男從女不從」。

因此清末時中國的男人不論滿漢,打扮都相差無幾; 而漢族女人是上衣下裙,滿洲女人則是頭頂旗頭,身穿旗裝,并且有一雙天足。

而這些身居高位的旗人的神色明顯要比那些平民百姓自然很多, 但是也多半都是一副正襟危坐、面無表情的姿態。

這也和當時中國人對攝影和科技的態度有關,同其他朝代的開放不同, 清朝是一個閉塞愚昧的時期 因此當時的清朝人對外來的新鮮科技十分排斥 ,甚至認為這是「奇淫技巧」。

而照相機也被安上了妖魔化的帽子, 清朝人覺得這個東西既然能夠把人的影像留存下來,那麼一定是通過「攝魂」的方式, 如果經常照相,那麼人就會變成行尸走肉。

據說阿爾伯特在鄉間朝著一隊農夫拍照時,就被大罵是要攝人魂魄的外國鬼子。

而那些見識比較多、生活比較好的富貴人家雖然對相機不排斥, 但是也會認為照相露出笑容是「不規矩」的行徑。

并且現在流行的半身照在當時也不被接受, 因為清朝人認為照相只照半個身子像極了被「腰斬」而死的樣子。

從這些照片和清朝人對照相的態度,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蒙昧,也體會到了無知會給人帶來多麼可怕的后果。

阿爾伯特的照片內容雖然稱不上是「美麗」,但是卻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真實影像,可以讓我們感知到真正的歷史,這也為這些照片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正是這「原汁原味」的不摻雜任何主觀感情的作品,才使得它們具有了跨越時代的意義。

其實中國同世界的交流并不是從清朝才開始,相反在更遙遠的明朝就已經出現。

當時的外國傳教士來到明朝,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到:「中國人很講究衛生,講話也彬彬有禮,街道上也十分整潔,還有收留孤兒的育幼堂。

他們不穿襯衫,而是穿著交領的棉布袍子,不論男女都會留長頭髮,在外出時打一把小傘遮陽,因此他們的皮膚就像我們一樣白皙。」

通過這段描述,我們可以窺見到在還同世界保持交流時的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但是到了清朝就變成了照片中的悲慘模樣。

由過去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進步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想要獲得持續的發展,那麼必須要持一個開放和包容的態度,而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否則最后只會成為一個落后的地方。

老照片:女子八九歲就嫁人,最后一張是地主剛領回的小妾
2023/03/27
晚清中國的真實照片:這才是「真實的大清」,別被電視劇忽悠了。
2023/03/27
罕見舊照:看守紫禁城的大內侍衛,圖六在亭子里喝大茶的李蓮英
2023/03/27
AI修復清朝貴妃老照片:個個貌若鳳姐,皇帝眼觀好獨特呀!
2023/03/27
清末的照片:小妾坐一溜,宮女站一排,大內侍衛腰刀及地威風凜凜
2023/03/23
清末舊影:算命先生自吹自擂,富商住二層小樓,儲秀宮已破敗不堪
2023/03/24
清末舊影,觸目驚心的「三寸金蓮」,清兵鼻青眼腫,李蓮英一臉老年斑
2023/04/01
Ai修復清朝妃子老照片,看完后,我真佩服清朝皇帝眼光
2023/03/27
清末舊影,籮筐里的孩子餓得兩眼無神,小孩為了生計,在街上表演雜耍
2023/03/28
真實的清朝老照片,每張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心酸的歷史記憶
2023/03/28
圖集
文章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