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視頻
旧时光
    
費玉清3姐弟反目成仇真相曝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
2023/02/01

前段時間回老家,參加了一位長輩的葬禮。

老人的喪事辦得很隆重,兒女們還按照老家的規矩,給老人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

但是,在一眾和諧的氣氛中,我卻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

「唉,地方倒是好地方,可惜老陳家的風水早就破了。」

聽到這些話,我心想老家人難免「迷信」。

可回頭,我便從父母口中得知一個消息:

老人子女早就因為宅基地的事心生嫌隙,平時沒少在背地里抱怨彼此。

老人剛剛下葬,那邊兄弟姐妹幾人便因為家產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這世上哪有什麼風水,無外乎人心。

老人的好風水,庇佑不了互相傷害的兒女,更加守護不了日漸凋零的手足之情。

葬禮后發生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曾經鬧得滿城風雨的費玉清三姐弟「決裂」事件。

費玉清的姐姐早年出家,法號「恒述」。

按理說,這樣一位出家人早已六根清凈,可卻因為錢,和親弟費玉清、張菲二人鬧翻。

2020年9月7日,恒述召開新聞發布會,全球直播,公開「討伐」兩位弟弟。

她斥責弟弟們小肚雞腸、一毛不拔,還毀掉了她的形象。

說到激動處還「詛咒」道:「謗僧要割舌頭下地獄。」

輿論一片嘩然。

恒述原名費貞綾,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女歌手。

年少時由于家境貧寒,作為大姐的她為了幫助父母照料弟弟,付出過很多。

當年,費貞綾不僅供養弟弟們讀書,還為了讓兩個弟弟有一個好前途,不惜用自己的事業,為他們搭橋鋪路。

兩位弟弟也不負所望,一個走向了台灣綜藝主持「一哥」的寶座,一個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

功成名就后,兩個弟弟也投桃報李。

就算姐姐在金錢上揮霍無度,他們一開始也是有求必應。

但每次都是幾百上千萬的債務,最后連他們也有些力不從心。

2020年年初,恒述在社交媒體上發長文爆料,自己被一位名叫江寶銀的信女拖累,欠了3000多萬元的高利貸。

突如其來的消息,不僅讓輿論一片嘩然,更讓兩個弟弟大驚失色。

張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痛指恒述退出演藝圈40年,他和費玉清已經幫姐姐還了2億多新台幣。

為此,姐弟三人甚至簽下「保證書」,表示弟弟不再幫姐姐還債。

但是姐姐始終認為弟弟們忘恩負義,矛盾愈演愈烈。

「小哥沒大紅時我幫過他很大的忙,還有菲哥,我也幫過他,怎麼他們幫我那麼點忙就記得那麼大,我幫過的他們都不算了嗎?

「他們給了我兩個億,一個失憶,一個回憶!」

是親三分客,不客便成仇。

面對姐姐的得寸進尺,弟弟張菲也痛心地說:

「以前我和費玉清看在父母面子上,幫她處理債務,現在父母走了,我和費玉清也打算過精打細算的退休生活,必要的時候,不排除和她脫離姐弟關系。」

費玉清姐弟三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只是因為父母在,他們的矛盾始終沒有激化。

演員高亞麟曾說: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

父母健在的時候,一家人其樂融融,父母居中調停,兄弟姐妹再大的仇恨都可以消除。

父母不在了,我們的生命只剩下歸途,要做的也只剩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知乎上有人問:

兄弟姐妹之間能反目成仇到什麼地步?

有人回答: 「親人親,親上親;親人仇,仇上仇。」

這種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戲碼,往往在父母老去,甚至父母離世之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視訊博主@房小琦說過這樣兩個故事。

2013年秋,北京的不動產登記大樓門口。

一輛小轎車還沒停穩,一個中年人就從后座抱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往過戶大廳跑。

當時正值北京深秋,老人上身穿一件毛衣,下身只有一條秋褲、一雙拖鞋。

等博主忙完自己的事情出來,看到有三伙人在大廳打作一團。

老人被扔在冰涼的地上,瞪著眼睛,張著嘴,無助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他們是老人的兒女,這是老人生命之火即將熄滅前看到的最殘忍的一幕。

老舍說:「北平的秋天便是天堂。」

但是在這天堂一樣的季節里,博主第一次感受到原來人生可以這麼無助、這麼凄涼。

來源:全景視覺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北京西單的一棟老房子里。

家中的老爺子從臥病在床到去世,都是由老大照顧的。

遺囑也是將房子留給了老大。

本來只是簡單的繼承,卻在看似和睦的家庭掀起了滔天巨浪。

弟弟妹妹全都開始爭奪房子。

雖然最后法院裁定房子還是由老大繼承,但是迫于血親的無奈,老大還是將房產一分為三。

沒想到弟弟妹妹還是不滿意。

這一爭,就是五年。

最后的結局是,弟弟因為行為過激,被判了好幾年,妹妹險些落下終身殘障。

老大也因為「心勞成疾」,差點一病不起。

自此老大放棄了房子全部的繼承權,一家人也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父母是家的基礎,更是家庭利益的傳承人。

如果一個家庭失去父母的主導地位,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的利益沖突往往會凸顯出來。

再親的親人,也得明算賬。賬沒算清,一定絕情。

來源:全景視覺

看到一句話,感觸很深: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多半會死于成年。」

父母在時,兄弟姐妹是一家,一起回憶著相似的童年,一起緬懷著過去的憧憬,就算長大了,彼此成家立業,逢年過節也還是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父母不在,兄弟姐妹聚少離多,也客套起來了。

就算相聚也沒有了最初的溫馨,時間久了,來往少了,感情自然而然就淡了。

尤其是人到中年,這時父母故去,維系手足間最大的那個紐帶會慢慢消失。

想起一位老友回憶父輩時的一段往事。

老友是北方人,父親那一輩兄弟姐妹眾多。

父親和小叔之間差了十多歲。

小叔小時候總愛跟著父親進城玩,看到這樣一對組合,總有人問父親:「這是你兒子啊?這麼大!」

父親總是微笑著,不厭其煩地解釋:「這是我弟弟,親弟弟。」

原以為兄友弟恭會是一輩子的事情,但誰曾料到,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手足情,竟然經不起半點風雨。

來源:全景視覺

父親從小悉心照顧著小叔,什麼事情都管。

而在小叔看來,哥哥無微不至的照料是一種「束縛」。

一次小叔想和朋友一起做生意,想從家里拿10萬塊錢,父親沒有答應,還讓他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鬼混。

兄弟間因此產生了很大的齟齬,甚至在一次言語沖突中差點動手。

小叔脾氣很倔,也有本事,硬是獨自一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闖蕩,吃了不少苦頭,最后在城里成家立業。

開始小叔每年還能回家幾次,後來家里的老人相繼過世,他就干脆不回來了。

這兩年,雖然父親和小叔的關系有所緩和,但是那份手足情深卻已然淡漠。

父親偶爾還會在孩子們面前提及當初帶弟弟進城時的情景,有時還會暗自嘆息:

「長兄如父啊。」

但是孩子們都知道,那樣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父母是兒女們最大的親緣,但是這份緣是有期限的。

緣在,兄弟姐妹是最親的人;緣滅,兄弟姐妹也許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猶記得年少時,每逢祭祖,爺爺都會在曾祖母的墳前站立良久。

回家的路上,我攙扶著爺爺,總能聽到老人一邊念著「老娘」,一邊重復著一句話:

「他們不會再聯系了,可能以后也不會見面了。」

爺爺口中的「他們」,指的是他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

來源:全景視覺

早年間,兄妹三人因為贍養父母的事情發生過口角,後來又因為工作和家庭去往了不同的城市。

之后聯系越來越少,直到曾祖母去世,一切戛然而止。

看《圓桌派》的時候,徐子東的一段話讓我感同身受:

「你什麼時候能夠體驗到兄弟姐妹的親情?就是在家里老人還多的時候。」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

愿天下的兄弟姐妹,都能珍惜眼前的相聚,記得身體里相連的血脈。

因為親人,只有這一世的緣分,無論這輩子聚散幾何,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相見了。

別讓幾世的修行,變成一生的遺憾。

共勉。

娶小20歲老婆!每次同房後她都要去廁所 那天「發現的一幕」讓我憤然失婚:寧願孤獨終老
2022/11/15
老照片:女子八九歲就嫁人,最后一張是地主剛領回的小妾
2023/03/27
晚清末代鐵帽子王:敗光家產刨空祖墳淪為車夫,溥儀大呼太丟人了
2022/12/17
晚清老照片:洋人騎馬看砍頭,太監爬龍柱
2023/04/27
AI復原珍妃真實相貌,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難怪光緒如此寵愛她
2023/04/27
清末舊影,觸目驚心的「三寸金蓮」,清兵鼻青眼腫,李蓮英一臉老年斑
2023/04/01
末代格格金默玉:我們不叫格格,奴才回話也不是喳,電視里有誤
2023/04/28
老照片:縣太爺其貌不揚,男子背著大瘤子,鄉紳的嬌妻貌美如花
2023/04/03
晚清時期,一19歲「王爺的女兒」被賣到歐洲,關在囚籠中供人觀看
2023/04/27
老照片:官員下鄉巡視鑼鼓喧天,地主小妾站在家門口羞羞答答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