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視頻
旧时光
    
晚清酷刑老照片:不忍直視,專門為漢人設計,圖9是騎木驢的刑具
2023/02/16

【木枷刑】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蒸刑,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鋸割,斷椎,灌鉛,彈琵琶,抽腸,梳洗等等,都是晚清時期的酷刑。這是一組反映晚清酷刑的老照片。有人說,晚清時期官府把人的「創造性發揮到了極致」、「清朝人太聰明了」,確實如此。比如照片中的木枷,木枷大小決定犯人罪行大小,它沉重無比,時間久了會把脖子壓斷。另外,這些酷刑都是為了對付漢人而設計的。

【站籠】站籠是枷刑的升級版,又稱立枷,始于明朝神宗皇帝時期。犯人直立地站在木籠里,頭露出籠外,腳下墊著磚頭數塊,根據犯人罪行的輕重,來決定抽調磚塊的數量。磚頭抽掉后,犯人腳下懸空,全部的體重都由脖子來承擔,結果犯人窒息而死。

【墩鎖刑】墪鎖刑,一種日常殘忍的酷刑,流行于晚清時期的外蒙古,主要用于懲罰女犯人。所謂的墪鎖刑是指,把犯人關在一個木箱子里,然而將犯人送到人跡罕至的場所,最終把犯人活活餓死、渴死。不難想象,一旦犯人被執行墪鎖刑,下場將極其凄慘。

【杖刑】杖刑,顧名思義就是打屁股。杖以荊條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杖刑在執刑時是有講究的,犯人既不能被打死,也不能讓犯人輕松接受懲罰,這時,負責執刑的人員就要注意,怎麼打就成為了一種學問。笞杖在手,生殺、輕重僅在一念之間。

【即將被斬首的犯人】斬首,就是將犯人砍頭。印象中,斬首就是劊子手舉起砍倒,「咔嚓一下」結束犯人的性命。其實沒有這麼簡單,為了讓犯人慢慢痛苦死去(尤其重刑犯),劊子手會慢慢砍頭。比如譚嗣同被砍頭時,慈禧太后就命令用最鈍的砍到,結果譚嗣同是被慢慢鋸下頭部的,場面不忍直視。

【帶著腳銬流放】流放,又稱流刑,就是把犯人流放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清朝的法律規定:「限日行五十里,若三千里限二月;二千五百里限五十日;余準是。」表面來看,流放并不殘忍,其實大家都想錯了。很多犯人寧愿被砍頭,也不愿被流放。因為,在當時一旦被流放,幾乎永遠無法回到家鄉,這是很多犯人難以承受的。

【挑斷腳筋】在清朝所有酷刑中,最殘忍的酷刑莫過于凌遲。所謂凌遲,就是將犯人千刀萬剮。關漢卿在《感天動地竇娥冤》寫道,張驢兒「毒殺親爺,奸占寡婦,合擬凌遲,押赴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根據犯人罪行大小,官府會規定凌遲的刀數,最后由劊子手來執刑。

【木桶刑】以明朝太監劉謹凌遲為例,他被凌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到了最后只剩下骨架子,「劉瑾已開刀矣,凌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動刀,則有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矣。至晚,押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瑾尚食粥兩碗。」

【木驢】騎木驢,這是專門懲治那些勾結奸夫謀害親夫的女人的酷刑。《水滸傳》中就描述了王婆騎木驢的記載,「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便把這婆子推上木驢,四道長釘,三條綁索,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剮’字,擁出長街。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后催,兩把尖刀舉,一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剮。」

【重罪犯人的腳銬】腳銬,如今依舊存在著。犯人罪行大小不同,腳銬的重量也不同。給犯人戴上腳銬,可以防止犯人逃跑。腳銬的連接很短,犯人難以邁開步伐逃跑,并且走動的時候有聲音,很容易暴露目標。

清末舊影:愛吃醬豬蹄的瑾妃,騎矮馬的武將,五歲的溥儀席地而坐
2023/03/15
清朝真實老照片,每張照片背后,都是一段心酸的真實歷史記憶...
2023/03/21
老照片:穿布靴的清兵,駝背的皇后,京城街頭一幕令人憤怒!
2023/03/17
清朝老照片:孩童坐地頭而泣,快遞哥矯健如飛,大戶人家吃餃子
2023/03/21
清末照片:清代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肅王善耆
2023/03/17
1869年的「清朝」長什麼樣?一組老照片還原150年前的清朝舊社會
2023/03/21
罕見老照片:通房小妾雙手叉腰,李蓮英一臉膿包,新娘扭扭捏捏
2023/03/17
溥儀退位后,掌管56萬士兵的9位將軍去了哪里?多數從事這個行業
2023/03/21
老照片:旗人女子手持書卷藏秀氣,隆裕太后在御花園氣色不佳
2023/03/16
清末女首富,慈禧太后的干女兒,死后為何連個墳墓都沒有?
2023/03/21
圖集
文章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