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阿貝曾經說:「大俗即大雅」。
娛樂圈里,能將「風月片」拍出高級感的演員很少,但是,童星出身的王書麒卻做到了。
這是什麼「神仙」技能?
追憶那些明星老故事,你會發現不少趣聞。
亂世出英雄,草窩出鳳凰。
但凡特別的人,都出生在一個特別不安定的時代。
王書麒出生的時候,正值多事之秋。
1967年的香港,用腥風血雨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彼時,但凡有點血性的香港人,都參加了反英抗暴的運動當中。
在那樣一個動蕩不安的環境中,貧民窟里,有一個叫王書麒的孩子出生了。
窮,不代表沒有才。
這世間滿腹經綸卻過得捉襟見肘的文化人,并不少見。
王家父母就是如此,他們希望后代不再步自己的后塵,所以給兒子起名書麒,希望他不僅有文化,而且還是文化人當中的翹楚。
但是,家長的希望跟孩子的未來,往往南轅北轍。
王書麒長到8歲的時候,命運的齒輪已經開始悄悄啟動,向著一個、令王家二老始料不及的方向疾馳而去。
1975年,香港娛樂圈蓬勃發展,翡翠電視台籌拍電視劇《小太陽》,負責人在小學挑選小演員時,發現了知書達理,乖巧懂事的王書麒。
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表達能力,王書麒都是碾壓無數競爭者的存在。
就這樣,憑借這部處女作,王書麒正式涉足娛樂圈。
跟現在的娛樂圈明星,動不動就夾帶「私貨」(星二代)進組拍戲的內卷時代有所不同,彼時的影視圈競爭環境,還算公平。
憑借粉雕玉琢、能說會道的小大人形象,王書麒出道即巔峰,受到大批年長粉絲的喜愛。
電視台趁熱打鐵,自然不會輕易放過現成的搖錢樹。
于是,收視率極高的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中,也能經常看到王書麒的面孔。
然而,真正讓王書麒的童星時代,攀登高峰的作品,卻是兒童劇《小時候》。
1977年,年僅10歲的王書麒,在回望香港歷史的兒童劇《小時候》當中,憑借出演「何家其」一角,紅遍香江。
1978年,對于王書麒來說,那是值得追憶的一年。
這一年,王書麒有幸跟張國榮合作,在《浣花洗劍錄》中,為哥哥的角色出演小時候的戲份。
在王書麒的印象中,哥哥既善良又溫暖。
拍戲時恰逢驕陽似火的盛夏,哥哥經常帶他回家沖涼洗澡,冰箱里的甜瓜清涼爽口。
若干年后,王書麒提起哥哥,眼中似有淚光閃過,他說:「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甜的瓜」。
那些年,年紀雖小資歷卻老的王書麒,他在娛樂圈的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無論是無線還是亞視,亦或是其他,即便是在掐得你死我活的競爭氛圍中,王書麒都能在多家電視台,來去自如,游刃有余,憑借的,自然是龐大的粉絲群體。
然而,到了80年代,香港娛樂圈,開始呈現百家爭鳴、繁花似錦的白熱化競爭階段。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涉足娛樂圈的好處。
于是,到了1984年,當王書麒中學畢業那會兒,被童星光環加持的一線當紅小生,這個身份,已經不是之前那麼香了。
當王書麒遇到無線五虎將后,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如今看來,答案顯而易見。
只是,彼時的王書麒并不知曉,當時無線將一份正式藝人的合約,以成人禮的名義送到他面前,他并不知曉自己在無線高層眼中,不過是給五虎將抬轎子的一枚棋子而已。
當意識到這一點時,已經晚了。
簽了合同,就相當于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全部賣給了甲方。
乙方只有低頭做事,任人宰割的份兒。
這種現象,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屢見不鮮。
就算楊冪生吞牛肉為嘉行賣命又如何,如今不還是要從頭再來嗎?
彼時,無線五虎將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邵逸夫跟方逸華的鐵算盤打得叮當響。
他們讓五虎將抱團取暖已經是一步妙棋,又怕知名度跟票房號召力不夠,于是讓群眾基礎值很高的王書麒充當綠葉,為五虎抬轎子。
于是,那段時期,王書麒淪為戲紅人不紅的境地,也就并不奇怪了。
《六指琴魔》里,他是戲份少得可憐的鬼奴;
《倚天屠龍記》里,他雖然扮演大名鼎鼎的張三豐,但是很抱歉,拿到手的資源是扮演少年時期的三爺。
《新扎師兄1988》里,他的戲份依舊不多,宣傳畫里,梁朝偉的畫像,幾乎占據了海報的二分之一,王書麒不僅露臉的機會都沒有,連名字都沒登上海報。
彼時,無線五虎因為鬧合約糾紛,反其道而行之的梁朝偉,成為這場糾紛的最大贏家。
選擇留下的他,自然成為無線的「親兒子」。
直到這一刻,陪跑的孩子,即便再傻,也明白自己的位置,究竟是干什麼的吧?
親生的跟領養的,待遇能一樣嗎?
或者,早些年,游走于多家電視台做節目的王書麒,早已不被高層待見了吧?
果然,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至于代價是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隨著跟無線的合約到期,被榨干青春的王書麒,已經人到中年。
職場的中年人,最難過的有兩件事兒,渺茫的未來,空蕩蕩的錢包。
又想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飽,這樣的待遇,自然留不住人才,只能留住沒有下家,茍且偷生的人。
當王書麒的合約到期時,他頭也不回地選擇了離開。
原來,他早已打定主意破釜沉舟了。
90年代,「風月片」在香港大行其道,甚至豐富了內地錄像廳的播放內容。
這樣的情況,在陳佩斯跟朱時茂演的小品《姐夫與小舅子》里,就有著充分的「藝術」體現。
「風月片」由于片酬豐厚、門檻不高,敢脫就行,不僅吸引了一大批急于賺錢養家的年輕人踴躍報名,
就連一些老戲骨或者中年阿貝也參與其中,例如徐錦江、曹查理等人。
彼時,27歲的王書麒拍風月片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懷才不遇。
第二個原因,他只想賺錢養家。
然而,這個決定,卻讓王家二老羞紅了老臉。
說好的麒麟之才呢?計劃好的光宗耀祖呢?
沒有期待已久的人間翹楚,只有為二兩銀子折腰的中年阿貝。
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王書麒心如刀絞,他不是沒有努力爭取過,但是,他真的沒有行運一條龍的好運氣。
思來想去,他只能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爸,媽,我歲數不小啦,香港的物價這麼高,房子又這麼貴,我不這麼干,多賺點錢,哪個丈母娘能看上我,把人家姑娘送到咱家做媳婦兒啊?我沒媳婦兒,您二老怎麼抱孫子啊」!
這一套振振有詞的邏輯,盤得一點毛病都沒有。
老兩口仰天長嘆:「都是命啊」!
只不過,姜還是老的辣,二老給他立下規矩:「不是不可以拍,但是不能饑不擇食,盡量別拍得太[猥.褻]了」。
正因如此,王書麒挑選劇本的時候,才會特別小心謹慎。
有了這樣的思想覺悟,王書麒才會緊隨「風月教主」徐錦江之后,形成自己「風月片白馬王子」的獨家風格。
跟其他男演員直搗黃龍相比,王書麒將鋪墊戲做得行云流水一般優雅自如,不僅給足了對手戲女演員足夠的安全感,甚至讓導演等人大加贊賞。
觀眾的評價是「這個男演員好會演」。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無線那邊,已經追悔莫及了,眼看著原本屬于自己家的搖錢樹,在別人家的地盤枝繁葉茂,心里自然是五味雜陳了。
劍走偏鋒的王書麒,憑借自己「大俗即大雅」的表演風格,硬是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向死求生,拼出一條由窄到寬的路。
在此之后,跟他合作的明星逼格越來越高,咖位也越來越大。
李嘉欣、周星馳、沈殿霞等人,都跟他合作過。
憑借《黑馬王子》、《行運一條龍》、《富貴逼人》等代表作,2.0加強版的王書麒,成為香港娛樂圈風月市場上,特立獨行的存在。
只不過,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如同老天爺的小臉蛋,說變就變。
當香港電影市場逐漸低迷,王書麒也跟很多人一樣,轉戰內地發展。
對于片酬要求不高、勤勞肯干、事兒少、戲好的香港演員,內地導演可是相當歡迎的。
就這樣,憑借《驚情24小時》、《血濺軒轅》等作品,3.0版的王書麒,事業如同枯木逢春一般,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跟事業相比,王書麒的情史,也相當精彩。
王夫人許秋怡,曾是張智霖的前任。
許秋怡最早出道時,曾跟張智霖被公司刻意安排成cp組合。
只可惜,強扭的瓜不甜,兩人沒緣分。
兜兜轉轉,誰的前任不是隔壁老王的現任呢?
如今,56歲的老王,早已當爹,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繼承了老王所有的英俊基因。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王書麒會解鎖爺爺的新身份吧!
果不其然,世間美好,皆是環環相扣。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