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一個如傳奇一般的女藝人,華語樂壇殿堂級的歌手。
1963年10月10日梅艷芳出生于香港,家中兩兄一姐,她排行最小。梅艷芳的父親早逝,其母獨力供養四名子女,全家僅靠母親經營破舊的「錦霞」歌舞團維持生計,家境十分窘困。
小小年紀的梅艷芳深受影響,四歲半便與姐姐在香港荔園游樂場登台表演,從此與舞台結下不解之緣。
2003年11月15日,梅艷芳在自己最后一場告別演唱會上,穿上婚紗,身邊沒有新郎,她為自己掀起頭紗,說出了這段發自肺腑的話—「她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一場屬于自己的婚禮,世事難料,請在拍拖的女生們,珍惜眼前人,把握幸福」。演唱會結束后45天,也就是2003年的12月30日,她便因患子宮頸癌引起的肺功能失調而病逝,終年40歲。
4歲登台演出,23歲即以新人之姿踏上紅館,35歲成為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的最年輕獲得者,40歲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獎「中國金唱片獎」的藝術成就榮譽。入行20年來,唱片銷量超破1000萬張,「梅廿八」、「梅三十」(1990年創下連續舉行30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個人演唱會的紀錄)是她一次又一次打破華人演唱會舉辦紀錄后獲得的封號,她創下的292場個唱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然而梅艷芳一生感情歸宿飄零,先后愛過很多人,但卻始終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丈夫和孩子。她與張國榮有盟約說兩人四十未娶未嫁就在一起,結果張國榮卻在梅艷芳四十歲那一年離開了她。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點50分,距離新年的鐘聲敲響只剩不到48小時,香港一代天后梅艷芳在眾多好友的陪伴下,于香港養和醫院告別人世,這個為舞台而存在的女人用她超強的意志力艷麗到底。回顧她40年的生命旅途,著名填詞人林夕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們不可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
她獲獎無數,更獲無數白金唱片。
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開創華人娛樂圈「包裝」時代的第一人,她以獨特的形象與歌曲重新定義了華語流行曲。
她的嗓音低沉而略帶沙啞,使得她的歌聲總是有種獨特的霸氣;而她的舞姿無疑是妖艷和性感的結合體,跳舞于她而言仿佛是一種生理機能,隨時隨地會迸發出來;時而妖女,時而淑女,時而古典,時而另類,更帶給自己一個「百變梅艷芳」的稱號。
梅艷芳在銀色旅途中,同樣大放異彩。自1983年起參與電影的演出,演出過的電影達40 多部,戲路廣泛的她將其在歌壇上的「百變」擴展到了影壇,成為不可多得的「百變影后」。
《胭脂扣》公映后轟動一時,在當屆金像獎上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至今被列為香港影壇最為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之一。
梅艷芳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奪「歌后」/「天后」(最受歡迎女歌星)及「影后」(最佳女主角)的香港女藝人,她亦曾是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演員和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保證。
我依然相信天長地久,但曾經擁有的,我會感激。——1997被問到她的愛情觀,是否就如她曾拍的手表廣告名句「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哪一個男人能娶她?她是全球華人的梅艷芳,很難專屬于某一個男人。」——梅艷芳的專屬造型化妝師連士良認為阿梅生前一直嫁不出,是因為沒有一個男人有本事娶她。
(圖片來源網絡,侵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