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視頻
旧时光
    
老照片再現清朝大內侍衛真容:個個武藝高強,圖7是慈禧貼身侍衛
2022/12/04

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看到一些大內侍衛,他們每次出場都展現出絕高的武藝,而且還能飛檐走壁,讓人羨慕不已。歷史上真實的大內侍衛究竟是不是也如影視劇的那樣呢?下面我們就通過一組照片了解一下真正的大內侍衛。照片中就是清宮帶刀侍衛。

清朝建立初期,選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為侍衛,以勛戚大臣統率,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大內侍衛行走于皇宮,護佑皇族安全,主要成為皇帝的護衛者。在這些大內侍衛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武藝高強的人,這些人絕大多數是由大臣推舉的。照片中就是1863年,醇親王奕譞帶著兩名大內侍衛在南苑軍營中的合影。

清朝的侍衛制度初步形成于清太祖時期,后經歷朝發展,侍衛制度也越來越成熟健全,侍衛也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其中一等侍衛(正三品),60人;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藍翎侍衛(正六品),900人。除此之外還有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編制,其中一等侍衛9人,二等侍衛18人,三等侍衛66人。照片中就是清末時期乾清宮門前侍衛。

照片中就是大內侍衛宮寶田。宮寶田先后師從董海川(八卦游身連環掌始祖)得意弟子尹福、董海川,學就一身好功夫。光緒二十三年,宮寶田被清廷召入宮中,任護衛首領,加封四品 帶刀侍衛。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時,寶田護駕逃往西安,由于辦事得力,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賞識,欽賜「黃馬褂」一領。1922年,受張作霖之邀擔任奉軍武術教練。張作霖死后宮寶田悲傷不已,告老還鄉。

照片中就是由侍衛組建的善撲營。康熙皇帝時期,鰲拜擅弄大權、他結黨營私、日漸驕橫,鰲拜勢力過眾,成為康熙統治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為了維護與集中皇權,康熙組建一支隊伍鏟除鰲拜。于是康熙帝找來一支由一群少年(初為:魏東亭、武丹、孫殿臣、趙逢春、狼譚、穆子煦)組成的隊伍,并以在宮內陪皇帝練習摔跤。鰲拜征戰半生,認為是小孩子的把戲,也就沒有放在心上。1669年5月,這群少年組成的生力軍,在武英殿內將鰲拜擒獲。

善撲營亦由侍衛處統領,下設都統和副都統職位,由皇族親貴擔任,行監督之職,負責將善撲營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善撲營也因皇帝在封建社會中的重要和代表性,所以人員選拔更是十分挑剔。善撲營也僅從滿族八旗里挑選兵源,且政審更加嚴格,善撲營基本上是由皇帝的父親,母戚,妻戚三族中王室子弟所組成的。

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主要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其中以內廷侍衛待遇最高。按照清制,侍衛官都是從滿蒙勛戚子弟及武進士里進行選拔、充任。其中御前侍衛,生活待遇優厚,例如在帝后壽誕或扈從出行的話,還會有相當多的賞賜。最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更容易升遷,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人物不在少數,其中就有: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等等。照片中就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內侍衛。

在清代的定制中,漢人依照祖例不得入選侍衛,甚至在「天子自將」的上三旗中,侍衛也僅僅在滿蒙子弟中挑補,漢軍上三旗不在其中,除個別世家勛臣的漢族權貴子弟外,漢人沒有執事宮中的資格。可能是因為清朝就是從漢族手中搶來的,清朝統治者害怕漢人權利一旦變大就會威脅到滿人的統治。照片中就是清末皇家護陵侍衛,他站在道路中央,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由于侍衛是近御之臣,且與皇帝關系密切,因而不但有較高的等級,同時也享有較高的待遇,在清開國時期就得到特殊的眷愛、優恤和獎賞。據《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十年五月十四日,汗(努爾哈赤)曰:「準近身侍衛及為首之大臣等稱‘父貝勒’,為婿者稱‘岳父貝勒’,國人稱‘汗’。照片中就是頤和園的入口處,一名正持槍站崗的大內侍衛站在在高大雄壯的石獅下面。

清末舊影:愛吃醬豬蹄的瑾妃,騎矮馬的武將,五歲的溥儀席地而坐
2023/03/15
清朝老照片:孩童坐地頭而泣,快遞哥矯健如飛,大戶人家吃餃子
2023/03/21
老照片:穿布靴的清兵,駝背的皇后,京城街頭一幕令人憤怒!
2023/03/17
清朝真實老照片,每張照片背后,都是一段心酸的真實歷史記憶...
2023/03/21
清末照片:清代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肅王善耆
2023/03/17
AI修復清朝貴妃老照片,看完之后,才明白清朝皇帝實屬無艷福啊!
2023/03/21
罕見老照片:通房小妾雙手叉腰,李蓮英一臉膿包,新娘扭扭捏捏
2023/03/17
TVB花旦滕麗名戀愛風波:拍完《陀槍師姐》后,她跳進了感情漩渦
2023/03/22
老照片:旗人女子手持書卷藏秀氣,隆裕太后在御花園氣色不佳
2023/03/16
1869年的「清朝」長什麼樣?一組老照片還原150年前的清朝舊社會
2023/03/21
圖集
文章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