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百年前的香港跟現在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少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已經消失,維多利亞港也比之前有所縮小。
1920年代的維多利亞港(圖片來自于Wikimedia Commons):
今天的維多利亞港:
1899年的維多利亞港(圖片來自于Wikimedia Commons):
今天的維多利亞港:
1869~1900年代的銅鑼灣(圖片來自網絡):
19世紀初,銅鑼灣現代的中心地帶被稱作東點,大部分土地歸一家貿易公司Jardine Matheson所有。今天的銅鑼灣是一個大型的購物區。
1898年的香港九龍城(圖片來自網絡):
九龍城是香港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九龍寨城,它已經被拆除。
今天的九龍城:
1914年的尖沙咀鐘樓(圖片來自于Wikimedia Commons):
它是之前九廣鐵路的南端,是一座紅磚建筑。今天,車站剩下一座44米高的鐘樓,是香港的一個地標,距離尖沙咀碼頭很近。
今天的尖沙咀鐘樓:
中西區海濱(1869年,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的中西區海濱:
德輔道(1890年,圖片來自網絡):
香港島北岸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于1873年完工,將海岸線帶到現今的德輔道。從1890年開始的進一步的填海工程增加了更多土地,德輔道不再緊鄰海濱。
今天的德輔道:
1920年代的中環干諾道(圖片來自網絡):
干諾道是中西區的一條主干道,在1890年第二期填海計劃中修建。在20世紀20年代,干諾道旁邊有停靠的渡輪和船只。后來的填海工程將中環海濱推向了更北的地方。
今天的中環干諾道:
上面這些地方,你去過幾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