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017年6月30日我大學畢業,然后于2018年12月28日,我正式回港工作和生活。
當然,我回港后第一份工作并不是申請投考紀律部隊,而是任職于香港某家比較大型的保安公司。
是哪一家我就不說了,大家可以自行腦補(手動滑稽)。
因為畢竟不是在香港這邊長大,所以就想找份工作練練手,熟悉一下香港這個陌生的環境。
之后再找更好的工作,力爭上游(廣東話所說的「騎牛搵馬」)。
而在與同事相處和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還可以投考紀律部隊(農村出來的娃娃真的沒見過世面)。
因此才有後來我投考警員的經歷。
當然這家保安公司也是出了名,很多紀律部隊的師兄師姐,都是從這家保安公司走出來的(比如我)。
同時有很多警察退休后(以前警察退休年齡是55歲,現在延遲至60歲),也會回流到這家保安公司繼續發光發熱。
所以也被外界戲稱為「退休警察俱樂部」。
注:本文僅代表本人投考警員的感受,非投考指南,亦不代表官方的意見和觀點。如需了解投考信息,請移步至香港警務處官網——警察招募欄目。如有錯處,請見諒!
我在這家保安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后,結合同事的「投考錦囊」,根據自己的能力(體能)選擇了相對適合自己投考的紀律部隊。
三甲的選擇就是:警員、二級懲教助理、入境事務助理員。
后面再通過評估,最后還是選擇了警員。
入境事務助理員對體能的要求相對沒有那麼高,但要求小組面試的時候使用英文。
考慮到自己英文沒有到「口若懸河」的地步,所以果斷放棄了。
其次是二級懲教助理——以我當時的體能,我是覺得比較難通過的。
尤其是俯撐取放(俗稱執豆袋)和仰臥起坐,難點在于兩個項目都要求姿勢標準。
綜合考慮還是排除了(現在倒覺得相當簡單)。所以最后我選擇了相對容易的警員。
後來通過政府職位空缺手機軟件留意到:
警察通訊員、交通督導員、警員、二級文化工作助理員、殮房服務員都在招人。
我都通過網申的形式遞交了申請。
然而都因為我沒有滿足7+7(俗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在香港連續居住滿七年以上)的要求,駁回了我的申請。
知道這個消息之后,我也失望了好一會兒。
心想那就32歲的時候再報考香港的公務員唄,反正都還年輕。
過了不到一年,由于受「反修例」事件的影響,加上正值公務員自回歸以來的「退休潮」;
人口老化,警隊工作吸引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
2022年3月30日警隊宣布,由2022年4月1日起,警隊和其他紀律部隊均調整招募條件。
取消了居港滿7年的要求(但要求必須是永久居民)。
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我立馬就備考警員。
盡管之前我知道自己32歲才能投考紀律部隊,但這期間我并沒有松懈,而是保持恒常運動的習慣。
因此體能上并沒有太大的下滑,怕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我中間自己還「集訓」了很久。
所以直至7月12日我才敢網上申請警員的職位。
當然備考警員的過程中,考試并不是最難熬的,等待才是最難熬的……
直至8月5日,我才迎來了第一關:小組面試(GI)。
小組面試前進行了一項名叫「中英文實務事件處理」的測試。
考官會分別放映一段中文和一段英文的與警務事件有關的短片。
然后考生需要分別用中文和英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把事件記錄下來。
然后才到了最激動人心的環節——小組討論。
當天出席的考生算上我共有6人,4男2女。
3對3分別對著坐,中間則是兩名考官,包括一名警署警長和一名總督察。
小組討論,每個人大概有一分鐘的自我介紹時間,然后考官會提問你關于警隊的知識。
等每個人都走完這個流程,然后才是小組討論的環節。
我作為「被選中的孩子」被派出來打頭陣,第一個開始。
由于準備充分,我能對答如流,因此考官并沒有刻意為難我,兩位考官也很滿意我的表現。
接下來看看其他考生。
第二位考生,姑且叫 「波鞋先生」吧。據說他是在加拿大多倫多某大學讀的經濟學碩士。
戴著一副金框眼鏡,領帶上好像印有一條金龍的圖案,身材稍微比我胖一點。
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沒有穿皮鞋來面試……
穿的是一對波鞋,鞋后跟類似于新百倫鞋后跟的設計,綁鞋帶的位置是魔術貼。
兩名考官一看到他的鞋子,就笑著說:
「你覺得你的鞋子是皮鞋嗎?外國的潮流我們真的不懂,但怎麼看你這鞋子也不像是皮鞋。」
然后就讓這位考生看了看其他考生的鞋子,我們瞬間哄笑!
據他自己介紹,他是ABC(某國的華裔),拿的是香港永居,但不在香港長大。
因此考官問:「那中文你能應付得了嗎?」
波鞋先生說:「我考了CRE(香港公務員綜合招聘考試)可以應付得了。」
意思是CRE里面也包含了中文考試,我都能過,那問題應該不大。
考官問波鞋先生:「你800米能跑多少時間?」
考生說3分11秒。(要知道官方列出的成績指標就是3分11秒,我表示笑了,考官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