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視頻
旧时光
    
30年代,日本人為何稱上海為「魔都」?14張老照片告訴你原因
2022/11/30

上世紀30年代,日本人稱上海為「魔都」( modern city)。為了達到吞并中國的目的,日本派出大批情報人員潛入上海,秘密拍攝了上千萬張照片。

這些照片發回日本國內后,制作成《亞細亞大觀》畫冊,發行量極少,只供軍方少數人參閱。一直到日本投降后,這些照片才大白于天下。

日本《亞細亞大觀》畫冊

這些照片之多,內容之詳實,簡直就是對中國各地全方位的精確掃描!令人驚訝不已。

其中,關于上海城市的照片就高達數萬張,詳細記錄了當時上海的城市風貌和人文景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今天就遴選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我們共同感受下老上海的別樣風情。

由于當時的攝影技術,這些照片的原片是黑白的,拍攝像素也不高,為了方便欣賞,后期通過AI修復上色,希望能接近實景。

1931年的上海外灘

30年代的中國上海,人口311萬,已經是遠東第一大都市。

這張照片拍攝于1931年,上海外灘看上去是如此的繁華。展示著當時中國現代化的最高成就。

高低錯落的歐式建筑,勾勒出外灘獨特的天際線。漂亮時髦的百貨商店,生意興隆。街邊停滿了小汽車,沿江碼頭、棧橋規模壯觀,煙波浩渺的江面上,大小船只來往穿梭。

尤其是到了晚上,華燈初上,上海外灘霓虹燈閃爍,讓人流連忘返。因此,上海就有了「東方巴黎」之美稱。

1938年市政府大樓

這是位于江灣的上海市政府大樓,建造于1933年。這座大樓也是中國近代優秀建筑的典范。

它由著名建筑設計師董大酉設計,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宮殿樣式,大門旁邊有石獅子,建筑材料上創新使用了鋼筋混凝土,整座建筑恢弘大氣。

當年為了修建這座大樓,曾懸賞3000銀圓征集設計方案。大樓高四層,內部有扶梯和電梯各兩部。

一樓有傳達室、食堂。二樓為禮堂和會議室。三樓為官員辦公室。四樓為檔案室和儲藏室以及機房。

1938年的南京路

這是1938年的南京路,當時是上海最有名的一條商業街。有人說到上海不去南京路看看,就等于沒去過上海。這話一點也不假。

大街上熙熙攘攘,小汽車、黃包車、腳踏車和行人來往穿梭、各行其道。

B74路有軌電車緩緩駛來,車身廣告引人注目。后面還跟著一輛雙層公交車,真是太前衛了。

老上海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貨公司,創亞洲百貨業無數先河。南京路兩邊商鋪林立,游人如織。看到這張照片,是不是和你印象中的老南京路有很大的不同呢?

如今的南京路,傳統與現代交織,為這條百年老街增添了別樣的魅力。

1938年的俄羅斯總領館

照片中最近處的紅頂建筑,是俄羅斯駐上海總領館,拍攝于1938年。這座領事館,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之一。

俄羅斯駐上海總領館始建于1916年,占地1700平方公尺。樓高四層,帶閣樓。

總領館位于上海市虹口區黃浦路、外白渡橋北側,風景優美,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情,是俄羅斯所有駐外使領館中最漂亮的一個。

1931年的食品市場

這是位于上海虹口的食品市場,始建于1890年。因為上海是一座國際大都市,所以這里也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

這是一座大型的三層建筑,內部商鋪林立。很多商販到這里進貨,其中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大街上,有一些等待拉客的黃包車,還有身穿制服的警察也在維持秩序。

1931年的法租界

這是1931年的上海法租界。街道兩旁的建筑都是歐式的,風格整齊劃一。

整個上海法租界是舊上海最高級的住宅區,上海有"東方巴黎"的美譽,也是得名于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是舊中國一段屈辱的歷史。隨著法租界的擴張,先后修筑了24條道路。

照片中一座拱形門上,寫著「方九發銀樓」字樣。向內望去,各類綢緞莊旗子、各類廣告牌一個挨著一個,人群熙熙攘攘,來往穿梭,好不熱鬧。

1930年棧橋

這是上海海關大樓前的棧橋,拍攝于1930年。棧橋修建在水中,有小橋與岸邊相連。棧橋上站滿了等待乘船的人,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

水面上,一條條小船來往穿梭,載著乘客到達想要去的地方。

仔細看棧橋后面的大樓,最左邊的是華俄道勝銀行,中間的大樓是《字林西報》的大樓,它當時是上海最高的樓。《字林西報》在中國出版的最有影響的一份英文報紙。現在這兩棟樓,你知道是什麼大樓嗎?

1938年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大樓

這棟四層轉角大樓,位于上海虹口四川北路2121號,照片拍攝于1938年。

這座樓是當時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駐地,建于1924年。樓頂專門修建了艦塔結構,遠看猶如一艘航行在海上的軍艦。樓頂的旗桿上,赫然掛著日本海軍軍旗。

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和800勇士作戰的,就是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淞滬會戰后期,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的兵力,已經從原有的3000人增添至8200余人。

這座大樓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統治上海的中心。1932年的「一二八戰爭」、1937年的「八一三戰爭」都是在這里發動和挑起的。

1931年的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歷經數次焚毀重建。1926年,杜月笙、黃金榮等人募資修葺,寺廟規模不斷擴大,繁榮時期,城隍廟占地達到50多畝。

豫園和老城隍廟,是到上海必去的地方。城隍廟人氣很旺,常年人頭攢動。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左右,這里都會舉行元宵燈會。

這張照片中呈現的,是城隍廟內的豫園湖心亭。春意融融,湖心建筑古色古香,倒映在水中。九曲廊橋曲徑通幽,人們在橋上徜徉,好一派祥和氣氛。

1938年吳淞路口

這個十字路口就是吳淞路口,真可以用車水馬龍來形容。一輛卡車正在穿過路口,豪華轎車呼嘯而過,黃包車師傅坐在路邊休息,一名小女孩好奇地看著鏡頭。

吳淞路修建于1856年,是當時的上海商業人流量最多的街道之一。街道兩旁為3層建筑,沿街店鋪生意興隆。地面上的電車軌道延伸向街道的盡頭。這就是30年代繁華的上海,已經有了現代都市的氣息。

1930年印度巡查

這張照片拍攝于南京東路和外灘交匯處,一名大腹便便的印度巡查正在街頭執勤。他身上背著槍,手里拿著警示棒,趾高氣揚。墻角處,還有兩名警察在巡邏。

1938年的蘇州河畔

這是蘇州河畔的繁華景象,拍攝于1938年。蘇州河是上海境內繼黃浦江之后的第二大河。

蘇州河,又叫吳淞江。蘇州河蜿蜒曲折,是上海的母親河。該河橫貫市區,市區河段長23.8公里。

河道上各類商船聚集在一起,百舸爭流,千船競發,好不熱鬧。最醒目的,就是遠處橫跨蘇州河的那座鐵橋了,你知道這座鐵橋的名字嗎?

1931年的河南路

這是上海的河南路,拍攝于1931年。是當年上海公共租界中區和上海市黃浦區的一條南北向馬路。沿路有五洲大樓、南京大樓、國華大樓等。

照片中,商鋪林立,各類招牌旗子琳瑯滿目,一眼望不到盡頭。可見在當時也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幾名黃包車夫拉著車子從街上駛過。

1931年上海航拍

30年代的上海,是遠東第一大都市。它的繁華程度,更是被稱為「東方巴黎」。當年,侵華日軍拍下的這些照片,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已經變了模樣。人們都說,有歷史的城市才顯得厚重,上海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它見證了歷史,預見了未來。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好!

娶小20歲老婆!每次同房後她都要去廁所 那天「發現的一幕」讓我憤然失婚:寧願孤獨終老
2022/11/15
老照片:女子八九歲就嫁人,最后一張是地主剛領回的小妾
2023/03/27
晚清末代鐵帽子王:敗光家產刨空祖墳淪為車夫,溥儀大呼太丟人了
2022/12/17
晚清老照片:洋人騎馬看砍頭,太監爬龍柱
2023/04/27
AI復原珍妃真實相貌,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難怪光緒如此寵愛她
2023/04/27
清末舊影,觸目驚心的「三寸金蓮」,清兵鼻青眼腫,李蓮英一臉老年斑
2023/04/01
末代格格金默玉:我們不叫格格,奴才回話也不是喳,電視里有誤
2023/04/28
老照片:縣太爺其貌不揚,男子背著大瘤子,鄉紳的嬌妻貌美如花
2023/04/03
晚清時期,一19歲「王爺的女兒」被賣到歐洲,關在囚籠中供人觀看
2023/04/27
老照片:官員下鄉巡視鑼鼓喧天,地主小妾站在家門口羞羞答答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