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香港的人多了,團隊接待需求也多了,前幾天急需導游,打了一輪電話,要麼退休不干了,要麼轉行了。
有一位之前合作的「金牌導游」,他笑著說,去做房產中介了。在這里解釋下,不少香港導游有好幾個執照(導游證,中介證,保安證,甚至保險證)。
我問不是房地產蕭條麼?他說,最近恢復了,這個月到現在已開了兩張單,我按他所在的地區推測,這兩張單按1%傭金計,的確比做純玩導游強多了。
香港的房價這兩年也算是來了一撥「大起大落」,在2020年的暑假,二手房價沖到了一個蠻高的位置;到了去年開始猶如過山車一下迅速下滑。
到了前幾個月,香港房價跌到了15年至17年的水準,2020年暑假賣700萬的房子,500多萬已經可以買到,但卻沒什麼人買,那是因為大環境的蕭條。
生活三餐不飽,收入不穩定,就算拿著錢去買房子,銀行也不一定可以批出貸款,反而有錢的,在那個時候「抄底」,幾個月后的現在已經可賺100萬。
但香港為了杜絕炒賣房子,規定三年內賣房會有高額的稅收,在這樣的效應下,也有限制到炒賣的風氣,但香港樓價慢慢回升一點不假。
為什麼會回升?那是因為大環境正在變好,最主要是通關!香港沒固定內循環,必須依賴區域流動,因此通關,不僅通內地,而是東西方都通。
那麼,如何證明香港正在慢慢恢復呢?其中一個指標,就是房價的交易量,買房的市民有憧憬,有了穩定的收入,游客的流通,購物區漸漸恢復生氣。
近日,一則新聞震撼了兩地,新聞題目是:通關后內地游客重臨香港,核心區罕錄億元店面成交!
尖沙咀彌敦道80號金鑾大廈,這里背后就是尖沙咀東部的酒店區,走8分鐘就是海港城,走10分鐘就是維多利亞海港,門口就是尖沙咀捷運站。
因此可謂是游客云集必經之地,而這棟大廈建于1963年,當年可是尖沙咀首屈一指的「豪宅」,現在60年過去,雖已成老房,但每實用平米也要10萬+。
擁有如此獨特的位置,大廈樓下的一個店面,面積也就約30平米,1967年,被一位珠寶商人的弟弟買入,當年的售價是35萬元。
這家珠寶店是在二戰后首家華人初創珠寶公司,十分有名氣,在香港珠寶界享有盛名,可惜董事長去年9月份因為行山而魂斷大嶼山彌䃟石澗。
1967年他們家買的這個店面,就在最近掛出售賣,而購買方,是一位連港媒都沒能挖出來,連一張相片都沒有的神秘買家。
這位神秘的買家叫張實來,港媒只知道他的名字。有跟他接觸過的房地產中介表示,張實來是一名接近70歲的店面投資老手,投資店面約有30年至40年。
個人作風相當低調,買入店面后,用來做長線收租,中介又透露,這位張實來很多店面都在香港的核心區,保守估計至少擁10至20間店面。
中介表示,張實來很看好香港的「零售及旅游業」前景,2022年在樓價低迷的時候,已經拿出5.3億「抄底」買入多個店面,最近看到通關了,又出手了。
這個60年的店面,最終以1億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