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就是錦江飯店的創始人董竹君。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離開時,曾為下榻的賓館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上海錦江飯店是我在全世界上住過的最好的賓館之一」。這里的上海錦江飯店就是民國傳奇女子董竹君所創辦,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下面這組照片深入了解這位傳奇的「董小姐」。照片中就是錦江飯店的創始人董竹君。
照片中是1913剛進入長三堂子(青樓)的董竹君人生第一次拍照
董竹君1900年出生于上海一戶貧苦人家,父親是忠厚老實的黃包車車夫,母親是保姆,在其六歲時被父母送進私塾上學。雖然父母終日勞作,但解決溫飽仍舊是個問題,后來因為董父生病,讓原本困難重重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經過幾番考慮后最終決定將年僅13歲的小董竹君賣進青樓當清倌人,為期三年,從此董竹君開始了賣唱生涯。照片中是1913剛進入長三堂子(青樓)的董竹君人生第一次拍照,畫面中的董竹君身穿黑紗透花蚌殼式衣領夾衣褲,腳穿緊口花結黑緞鞋,頭髮梳劉海剪刀式,手腕戴著一對水金花式手鐲。
照片中是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的結婚照。
進入青樓的董竹君不甘心自己就在這樣烏煙瘴氣的環境中了此一生,于是開始計劃著逃跑。后來在其一位粉絲——革命者夏之時的幫助下,董竹君成功裝病逃出「魔窟」。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二人產生了好感。恰在此時,身為四川省副都督的夏之時包辦婚姻的妻子因病去世,于是15歲的董竹君與27歲的夏之時結婚。照片中是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的結婚照。
照片中是1919年四川成都東勝街花園內董竹君(右三)與夏之時(右四)及夏家人的合影。
就在二人婚后沒幾天,董竹君跟著丈夫夏之時前往日本,此后董竹君開始瘋狂學習日文。這與婚前,她向夏之時提出的要求十分符合。董竹君在嫁給夏之時之前曾向其提出三個條件:一是不做小老婆;二是婚后要到日本求學;三是回國當賢內助。很顯然,前面兩個已經做到。1918年,在其大女兒夏國瓊三歲時,因為時局需要,夏之時帶著妻女回到了四川合江縣的老家。因為當時夏家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繁瑣復雜且舊禮儀又很多,這讓接受過新教育學習的董竹君很不是習慣,也讓其在夏家過的很壓抑、很抑郁。照片中是1919年四川成都東勝街花園內董竹君(右三)與夏之時(右四)及夏家人的合影。
照片中是身穿旗袍的董竹君。
1919年,董竹君跟隨丈夫夏之時來到成都租住在將軍街一座小獨院中。這一年夏之時因四川派系之爭成了犧牲之物,被解除了公職。下野后的夏之時每天在家栽花種樹、養馬逗鳥。而董竹君每天從法國修道院學習回來后,就在院子里復習功課或是幫助丈夫修枝修花,這是董竹君最開心快樂的時光,在這里先后生了自己四女兒和兒子。照片中是身穿旗袍的董竹君。
照片中是董竹君與女兒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仕途上的不順讓夏之時貪戀上了吸食鴉片,脾氣也是越來越壞,就連妻子生病的三個月里都沒有去看望過一次。正如古語所說「置之死地而后生」,董竹君堅毅的性格促使她自強不息,先后開辦「富祥女子織襪廠」以及「飛鷹公司」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為其后期的創業積累了經驗。照片中是董竹君與女兒們。
照片中是1949年董竹君與張愛萍、鄭沙梅、陳同生、石斌(曹狄秋夫人)、章蘊、曹狄秋在錦江川菜館合影。
1929年因為丈夫夏之時的做法讓董竹君徹底寒了心,最終兩夫妻分道揚鑣。失婚后的董竹君從四川只身回到了上海,并開始創辦「群益紗管」之后遠赴菲律賓開辦紗廠。1935年再次回到上海創辦錦江飯館,飯館一經掛牌營業便是座無虛席,當時青幫大佬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都是這里的常客。就連當時南京、上海的重要人員都經常來此。英國著名演員、導演卓別林在訪問中國時就曾在這里吃了香酥鴨子,且很是稱贊。為什麼董竹君會創造這個奇跡呢?主要是她獨特的文化追求,為顧客營造了有趣、清新、愜意的就餐環境,讓每一位來就餐的顧客都會有莫名的舒適感。照片中是1949年夏天,上海剛剛解放,董竹君與張愛萍、鄭沙梅、陳同生、石斌(曹狄秋夫人)、章蘊、曹狄秋在錦江川菜館合影留念。
照片中坐在椅子上的董竹君腳邊趴著美國軍官送給她的狗。
1940年董竹君再次前往菲律賓,在那里她與大女兒被誤認為是日本的間諜,經過朋友幫助,最終脫離危險并于1945年回到上海。那時的錦江飯館被兩名代理人搞得面目全非,經過董竹君的不懈努力最終化險為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董竹君遵照指令創辦錦江飯店,6年后董將16年含辛茹苦「培養長大」時值15萬美金的錦江飯店奉獻給國家,同時還交出了自己住的花園住宅。董竹君在奉獻錦江和自己花園住宅后,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她只能依靠子孫的補貼過日子。在奉獻錦江之后,董竹君遭到了排擠開會不被通知,而自己的身份也從董事長變成了顧問,面對一切不公她沒有說。照片中坐在椅子上的董竹君腳邊趴著美國軍官送給她的狗。
照片中是晚年時期坐在沙發上的董竹君。
直到1986年,在錦江飯店50周年紀念日的這一天,遠在北京的董竹君看到在紀念錦江飯店成立35周年紀念冊上自己原本作為擺設的職位全部沒有了,這一刻董竹君心如刀割,整個人都懵了。于是年近90歲的董竹君決定討個說法,于是開始四處奔走。當時周圍的人都在勸她「你都快90歲的人了,還能活幾年啊,何必計較這麼多呢?」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沒有人能夠體會錦江飯店對于董竹君的重要性,對于她而言,錦江就像她的孩子一樣……所以任何一個母親都不能忍受孩子人生歷史的不完整。經過四處奔走努力,董竹君終于得到了「結果」。照片中是晚年時期坐在沙發上的董竹君。
照片中是董竹君的墓地。
1996年錦江飯店45周年(1951年合并后算起的)大會召開,作為錦江的創始元老董竹君依舊沒有被通知。但這次大會上,當時錦江飯店總經理在大會上表示,向30年代開始致力于錦江飯店的開創、開拓的作出巨大貢獻的董竹君女士等創始人們的努力給予了肯定并獻上最誠摯的敬意……看到這一幕的董竹君瞬間熱淚盈眶,在接下來幾年里分別有報紙媒體對錦江飯店的前世今生的歷史進行報道。1997年,97歲的董竹君在采訪中主持人表示很敬佩她的一生,經歷磨難仍舊堅朗如初。董竹君表示,人生在世幾十年都要經歷酸甜苦辣,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遇到,看你怎麼對待了,隨心所欲做不到,隨遇而安不會做不到的。在這場專訪節目播出56分鐘后,97歲的董竹君因病去世。照片中是董竹君的墓地。